当前时间为: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成果 /
教育成果

提升教学质量应关注考试质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浏览次数:463

在学校,考试质量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评价学生学习水平、检验教师教学成效、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制度,更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推动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学校领导、老师对考试质量分析的重视程度不一,最终导致部分考试作用没有得到彰显。而低质量与次数过多的考试既浪费了资源,又给学生带来了过重与无效的课业负担。

一、考试质量分析应该分析些什么

就“考试质量分析”这件事而言,老师们已司空见惯,而且具体做法也大同小异。譬如统计一下本班考试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各分数段分布等等,然后与年级中其他老师比较一下。若成绩不理想,则设法加大训练量或增加课时,并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继续用功……。然而仔细观察老师们质量分析的关注点和过程,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许多老师往往没有深入研究成绩背后的教学因素,而一味在与他人比拼分数上下功夫,以致造成同事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对立、后进生更加厌学等问题。

那考试质量分析应该分析什么呢?

一是要对考试情况作整体分析。这部分要通过教育统计的方法,依据原始分计算出一些基本数据,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优秀率、标准差、标准分、难度、区分度、各题失分率等。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对当次考试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平均分有助于我们把握本次考试难度,标准差可让我们看到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成绩分布可让我们了解考试期望难度的布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二是要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这部分要分析当次试卷中各知识点所占分值比例如何?如语文可关注基础知识、文段阅读、写作训练等各占多大的比重。要分析学生答题中带有普遍倾向的问题。如某一试题学生失分率很高,那就要具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教学的问题,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复习不够;是考题出的偏了、怪了,还是有些题型学生不熟悉。很多时候,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子出在教师身上,在分析时要着重关注。

三是要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考试质量的形成,是一个连贯与系统的过程。在学生层面,我们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出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进步在哪些方面?落后在哪些方面?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教师与学校层面,我们要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教学工作中成功的做法和薄弱的环节。对于薄弱环节,我们要研究对策,确定改进措施,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对于成功做法,我们要总结提炼,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积累,并进行成果推广。

四是要对试卷本身质量进行分析。试卷是否着眼学生全面素养,注重联系生活?试卷是否体现课改方向,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试题难度是否恰当,并有一定的区分度?譬如:对于选拔性考试,如高考,一般设置期望难度系数为0.55左右,使其能够较好地区分考生的学业水平,达到选拔的目的;而水平性考试,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一般设置期望难度系数为0.80~0.90,平时教学质量检测等考试一般设置为0.70~0.80。另外试卷的结构是否合理,试题的表现形式是否合适等等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应该说,对试卷分析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能出一份好的试卷,体现的不仅是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也很好地反映了他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

二、考试质量分析要关注的几个概念

1.原始分

原始分是指在一次考试后,从试卷的卷面上直接得到的分数。例如对某一教学单元进行测试,某学生得75分,则大致表示其掌握了该单元教学目标测试内容的75%,还有25%的内容没有掌握。通过原始分,师生可以根据需要统计出每小题的得分情况,用表格算出得分率或失分率,并逐题进行失分分析,查明哪些教学目标还未达到,分别是什么原因,还需做哪些工作。

通过原始分进行失分分析,我们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状况,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可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原始分的高低往往受试题的难易和区分度的影响。题目难了,原始分就偏低;题目易了,分数又偏高。就象汇率的波动会给不同时期美元与人民币比较带来困难一样,原始分也会给不同考试间的比较带来困难。

思考1:我班陈红磊同学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为90.5分,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考了89.5分,他的成绩下降了吗?

分析:如果仅从原始分上来比较,陈红磊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成绩下降了。但实际不然,因为上学期期末语文平均成绩为93.02分,本学期期末语文平均成绩为90.41分。他在班级中的排名不退,反而上升了7位。

思考2:我班李筱涵同学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为93.5分,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为96分,可以认为他的数学成绩比语文好吗?

分析:从原始分上看,好像是这样。但本学期期末数学平均成绩为94.02分,实际情况是,李筱涵的语文成绩比数学成绩好。

由此看出,原始分是绝对分数,用它直接进行不同次考试、不同学科间的考试成绩比较,往往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要引入标准分来实现原始分不具有的功能。

2.标准分

所谓标准分,就是为使各次或各科考试的成绩具有可比性,而将考试所直接得到的原始分通过公式转换,变成具有共同参照点的分数。

此公式为:

 

由于标准分是以各次考试或各科考试的平均分为参照点,以各次考试或各科考试的标准差为单位的,故经过转换,它便可以在分数之间进行比较了。一般而言,成绩高于平均分者,标准分为正分;低于平均分者,标准分为负分;等于平均分者,标准分为零分。

思考3:仍然以思考1的问题为例,我们还知道了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的标准差为3.55,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的标准差为4.97,两次考试陈红磊同学的标准分分别是多少?

分析:依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用(90.5-93.02)÷3.55和(89.5-90.41)÷ 4.97两个表达分别算出陈红磊两次考试标准分分别为:-0.71和-0.18。很明显,第二次的标准分要高,也就是说,虽然原始分第一次高,但通过转换标准分后,我们直接就可以判断,陈红磊同学在语文学科的测试中是有进步的。

 通过思考3的实践,我们发现,转换后得到的标准分(Z)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还要对标准分(Z)进行线性变换,即将标准分(Z)转换成为我们习惯使用的百分制标准分(T)。

公式为:T=Z×10+50

这样,便可使Z的负数变为正数,且在数值上与原始分相接近,便于大家使用。当然公式中后来拟定的平均分50可以视实际情况作调整。

依据公式,陈红磊同学的百分制标准分(T)分别为:42.9和48.2。

思考4:仍然以思考2的问题为例,我们还知道了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的标准差为4.97,本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的标准差为5.64,如何使用标准分对李筱涵同学的学科优势进行判断?

分析:依据公式,我们可以算出李筱涵同学本次语文、数学考试百分制标准分(T)分别为:56.2和53.5,直接判断得出,在本次考试中,李筱涵同学语文学科优势更明显。

此外,使用标准分等于统一了度量衡,各科分数就有了共同的参照系和等值相加的可能,它改变了“各科原始分不能直接相加,就像跳高成绩不能和跑步成绩直接相加一样”的局限,使得各科成绩的总分更趋于科学、合理。

由于标准分具有这些优势,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大规模考试几乎没有不使用标准分的。

3.难度与区分度

难度即试卷或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即指试卷或试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它们一起,被作为衡量试卷或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共同影响并决定着试卷或试题的甄别和诊断能力。

一般而言,难度可通过难度系数来表现,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

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或试题分值。L一般在0至1之间,如L大于0.8,表示试卷或试题很容易;L小于0.2时,表示试卷或试题太难。实际工作中,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的试题按一定比例组成。一般而言,L大于0.8 和小于0.2的试题应各占试卷的5%~10%;L处于0.2~0.4之间和处于0.6~0.8的较难、较易试题应各占10%~20%;0.4~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50%~60%。总而言之,试题的难度决定着试卷的难度,试卷难度值取决于考试的目的和性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关难度试题的比例,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份命题质量合格的试卷,最终得出的考试成绩应该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区分度的常用指标为D,取值在0~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有多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试卷或试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计算区分度:

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运用这个公式进行区分度计算时,我们需要先将试卷或试题原始得分排序,然后计算出排在样本前27%的高分组平均分,排在样本后27%的低分组平均分,再套用公式计算。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

三、考试质量分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作为一种常见的评价学生学习水平、检验教师教学成效、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考试质量分析要真正对学校教育质量起到推动作用,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领导重视。在中国,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任何事情都要“领导重视”。的确,一所学校,只有领导重视了考试质量分析,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才能真正被所有老师所重视,才能真正让每一位老师在分析中勇于查摆出自己教学上还存在的问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真正让每一位老师在分析中勤于了解自己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有的放矢、差异教学,家校合作,德智并进”;才能真正让每一位老师敏于对照自己与优秀老师间的差距,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能取长补短,能对症下药。

二是要形成制度。制度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定,尤其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所有的规则体系都是围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来构建的。因此,考试质量分析无论从传统的继承,还是作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都应该在学校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要明确考试质量分析在校内进行的积极的意义、参与的人员、操作的流程、分析的任务、具体的指标等,要分别在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学校领导等不同层面,开展有层次、有先后、有范围的考试质量分析。要在真实的信息中,提炼出形成教学质量诸因素的分析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服务、管理、家庭等几个方面。要分析问题的症结何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三是要用数据说话。分析不是主观臆断,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试卷分析:收集数据、激活数据,反思教学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一般而言,数据的对比分析是质量分析的基础,如将本学期的考试数据与同一班级前后不同时期对比,与历届相应年级相应考试对比;将各种考试数据进行同年级间不同班级对比;将学校考试数据与其他学校同次考试相比;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向谁要数据,要什么数据,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处理数据,如何积累数据,这应该成为每位老师的基本功和教学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要着眼于准确地掌握质量动态,发展积极因素,控制不利因素,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如果说,学校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那,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日常教学的过程管理、取决于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如何发挥好考试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考试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将是每所要求上进的学校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相信考试质量分析制度的落实,能化作推力,推动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叶佩华,陈一白.教育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朱卓伟  无锡市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COPYRIGHT ©2022 徐州市德硕学校 招办电话:13776791685 18752192685 地址: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青泉街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4060909号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